当前位置:首页>百科>气象>小暑
热门搜索:

小暑

2024-12-20·357 浏览

小暑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一个节气。每年公历7月7日至8日,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意指天气开始炎热,却没有达到极致。

小暑的标志是出梅,然后入伏。小暑期间,全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盛夏。

俗话说:“热在三伏”。“三伏天”一般出现在夏至的28天之后,即所谓“夏至三庚数头伏”。


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诗经·七月》中描写蟋蟀随着季节变化逐渐从户外迁居到室内生活:“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文中所说的八月即是夏历的六月,即小暑节气前后。

小暑三候为: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一候温风至”,小暑日后,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二候蟋蟀居宇”,五日后,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三候鹰始鸷”,再过五日,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小暑雨涟涟,防汛最当先”。小暑节气气温较高,雨水丰富,日照充足。就气候平均而言,7月是全国大多数地区气温最高的一个月,全国平均气温约为24.9℃。此时,我国有超过一半的地区进入炎热的夏季。

小暑还是全年降水量最多的一个节气,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季节先后结束,而华北、东北地区则进入多雨季节。

南方大部分地区进入一年之中雷暴最多的季节,应及时做好雷电防御工作。

同时,台风活动变得频繁,登陆我国的台风开始增多。


小暑时节,全国大部地区的夏秋作物进入生长最为旺盛的时期,人们多忙于夏秋作物的田间管理,我国东北与西北地区正收割冬、春小麦等作物。小暑期间,光热资源丰富,利于水稻、棉花、玉米等秋熟作物生长发育。

雷雨、台风带来的降水虽对水稻等作物生长十分有利,但有时也会给棉花、大豆等旱作物及蔬菜造成不利影响。此时虽是农作物生长并茂的旺盛阶段,但旱、涝、风、雨、虫时有发生,要做好防治病虫、抗旱防涝的充分准备。

小暑前后,除东北与西北地区收割冬、春小麦等作物外,农业生产上主要是忙着田间管理了。


吃饺子

在中国北方地区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说法。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食新

民间有小暑“食新”的习俗,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农民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人人吃尝新酒等。

此外,农历六月初六日为“天贶节”。“贶”即“赐”,即天赐之节。这天,民间有晒书画、衣物的习俗。据说此日晾晒后,可以避免被虫蛀,所以有“六月六,晒红绿”的说法。


  • 上一篇:大暑
  • 下一篇:芒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