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百科>气象>应加强气象灾害防御管理工作
热门搜索:

应加强气象灾害防御管理工作

2024-09-02·160 浏览

应加强气象灾害防御管理工作

由于灾害会给人民生命财产、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造成严重损失,而且经济越发展,灾害造成的损失越严重。因此,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防灾减灾工作。在我国各种灾害中,气象灾害占了绝大多数。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是气象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好这项工作,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需要加强气象及相关灾害监测预报和警报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强气象灾害防御管理。而气象灾害防御管理目前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需要大力加强。


  一、加强气象灾害防御管理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以下简称《气象法》)第27条、第28条第1款和第29条都对防御气象灾害进行了明确规定,这些法律条款重点确定了气象灾害防御管理的主要内容。《气象法》公布已经5年了,但在编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提出气象灾害防御措施,制定气象灾害防御方案,对重大气象灾害作出评估等方面的工作尚未认真开展起来,需要引起各级气象部门的高度重视。


  二、进行气象灾害及影响普查


  为了做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必须首先掌握本地区气象灾害及其影响的情况,这就需要进行普查工作。气象灾害普查仅利用气象站的资料是十分不够的,必须深入农村、深入到各行业中去调查研究。过去,有些省在开展冰雹预报中曾经对某些区域的冰雹情况进行过普及,得到冰雹时空分布的资料;国土资源部门也曾对地质灾害进行过普查,为现在的地质灾害气象服务和防治提供了基础信息。对于气象灾害的影响问题,必须通过解剖个例,具体分析气象灾害强度对不同产业、不同地区、不同基础设施、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影响程度,这些基础信息是提出气象灾害防御措施、制定气象灾害防御方案的依据。由于历史的原因,仅有少数台站保留了极少量的气象灾害档案。要把通过气象灾害调查和评估建立完整的气象灾害档案作为一项基本业务抓紧抓好。


  三、提出气象灾害防御措施


  防御措施在灾害防御中占有突出的地位,是避免或减轻气象灾害的主要手段,防御措施包括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在我们的城市里,经常出现广告牌、工棚或临时搭建物被风刮倒砸死砸伤人的事情,这都与这些设施的防风标准不高有关。沿海的防浪堤、防风林主要是用来防台风的,但是否能防御台风引起的风暴潮是值得研究的,这些防御工程设施气象部门很少参与论证。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沿海地区开发热持续升温,哪些地区会受到台风引起的风暴潮的影响,影响有多大?需要气象部门认真研究,为政府决策提出建议。因此,应当建立工程建设、区域开发、规划等气象灾害风险性评估制度,以最大限度地减轻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


  防台工程是综合性的,包括防风、防浪、防强降水引起的洪涝和地质灾害等;防风工程主要涉及建筑标准、防风林建设等;防雷减灾工程目前气象部门正在大力开展,但需要增加科技含量以提高防雷电的效果;防洪工程水利部门已做了多年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防雪、防高温、防低温冷害等的工程措施都需认真研究;人工影响天气是减轻干旱和冰雹灾害的重要工程措施。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也属于重要的工程措施,包括城市、机场、港口、高速公路、水利工程、黄金水道、核电站等气象灾害监测专网建设、流动气象台、防御指挥系统、预警系统、灾害数据库、气象灾害预警发布系统建设等。


  在非工程措施方面,气象灾害的监测、联防、预报、警报(包括预警信号)等是最重要的内容,组织实施气象灾害防御方案,避免或者减轻气象灾害是气象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


  非工程措施还包括规避风险的措施。2004年“云娜”台风影响浙江之前,浙江省各级政府共转移46万群众到安全地带,近万条船进入避风港,大大减少了损失。2004年7月10日北京发生的突发性暴雨造成了严重的交通堵塞,有人认为是排水设施的问题(工程性措施)。实际上,一个城市并不一定要为概率很小的事件去大大提高工程防御设施的标准,如果这种灾害的风险不是很大的话。“7·10事件”就是一个可以通过非工程性措施避免损失的例子。这种措施就是告诉人们不要进入受气象灾害影响的区域,这是中国气象局去年出台预警信号的目的之一。规避措施还包括告诉人们在受气象灾害影响的区域应当或不应当采取的行动,例如不要在雷雨中拨打手机,不要在树下避雷雨等。


  四、制定气象灾害防御方案并组织实施气象灾害防御方案是防御气象灾害的根据,在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中占有核心地位。防御方案应当包括不同种类气象灾害的防御要求、防御措施,气象灾害防御的工作体系,各相关部门的职责,责任制的落实等。


  气象灾害防御方案制定之后,各级政府应当根据气象主管机构提供的气象灾害预报、警告信息,结合当地气象灾害防御的实际需要,组织实施气象灾害防御方案。对出现气象灾害前兆,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区域和地段,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及时划定气象灾害危险区,予以公告,并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及时组织有关部门采取工程治理或者搬迁避让措施,保证气象灾害危险区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对气象灾害已经解除或者有效控制的区域,应当及时撤消原划定的气象灾害危险区,并予以公告。


  气象灾害防御方案还应当包括气象灾害防御应急预案,要根据气象主管机构提供的气象灾害预报、警报信息,由政府决定应急启动和终止。


制定和实施气象灾害防御方案是政府的职能,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主动向当地政府汇报,主动承担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和防御方案的拟订工作,经过相应的决策程序,变成政府的规划和方案,这样才能将气象灾害的防御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五、作好气象灾害信息收集评估工作

        气象灾害评估包括预评估、中间评估和后评估。预评估是气象灾害出现之前,根据气象灾害的影响区域所作的可能影响的评估,是当地政府启动防御方案的重要依据,预评估应当包括气象灾害可能影响的区域、行业和强度以及应当采取的对策等。中间评估主要针对影响时间比较长的气象灾害,例如台风、连续性暴雨、寒潮等。由于灾害在持续发生,由此在灾害发生发展过程中必须针对当时出现的情况进行中间评估。例如洪涝已经出现,未来出现的降水的强弱和持续时间就非常重要,必须根据未来降水的预报对可能产生的影响作出评估,为防洪决策提供依据。灾后评估包括灾情、损失情况、产生原因、气象预报服务的评估等。为了获取全面真实的资料,必须进行详尽的调查,学会对各种损失的定量计算和气象预报服务效益的评估方法。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这项工作会越来越重要,是政府对气象事业投入的重要依据。